►真佛宗莲生活佛文集◄



~*真佛宗莲生活佛文集*~


Sunday, 13 January 2013
我們受一切苦,是自己所造的一切業,受苦等於消業,苦若不受,不會消 at 9:52 pm




(一) 

  「空」──佛的真正體性。 

  這個「空」字,是真佛佛中佛的大口訣。 

  「空」,就是真如,就是如來藏,是畢竟空寂的,是無一切染淨之法的。這正是「因緣所生法,究竟無實體。」 

  「諸法究竟無所有,是空義。」 

  「空者就理彰名,理寂名空。」 

  在佛典上,論到「空」,有「二空」、「三空」、「四空」、「六空」、「七空」、「十一空」、「十三空」、「十六空」、「十八空」。…… 

  在「三空」而言: 

  「人空」──眾生完全是空無的。 

  「法空」──事物也完全是空無的。 

  「人法皆空」──眾生及事物完全是空無的。 

  在討論「十八空」中,又分為:「內空」、「外空」、「內外空」、「空空」、「空大空」、「第一義空」、「有為空」、「無為空」、「畢竟空」、「無始空」、「散空」、「性空」、「自性空」、「諸法空」、「不可得空」、「無法空」、「有法空」、「無法有法空」。 

  這是「空」的分類。這佛體性何以符合「空」,因為虛空之體性廣大,無量周遍於一切處,是「佛王之王」。 

  「眾生」與「佛」的不同之處: 

  「眾生」──凡夫之迷情,執一切為實有。 

  「佛」──覺悟人法皆空,涅槃之妙體。 

(二) 

  各位同修,有「蓮境上師」到西雅圖「蓮生上師」處。 

  蓮生說:「汝知道嗎?汝是不存在的。」 

  蓮境答:「師尊,我知道。」 

  蓮生又說:「汝知道嗎?我是不存在的。」 

  蓮境又答:「師尊,我知道的。」 

  蓮生說:「這眾生皆是不存在的?汝知道嗎?」 

  蓮境答:「師尊,我知道的。」 

  我告訴「蓮境上師」,我們修行人,要以「事法為有」,要以「理法為空」,這才是如法的修行。也就是不執於「有」,也不執於「空」,變成「空有無礙」,也就是諸法原非偏「有」偏「空」,「空」包含了「有」,「有」是在「空」之中,是互融雙絕,而不互相妨礙,成就了理事無礙的法界。 

  「空性是佛的真如之體。」我對蓮境上師教導。 

  蓮境上師點點頭。 

  我教導蓮境上師「涅槃城三門」: 

  空。 

  無相。 

  無作。 

(三) 

  各位同修,「蓮生金剛上師」今天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今天要得成佛之道,就一定要明白進入「真如之體」,而「真如之體」就是「空」,要好好的體會和理解這「空」的真義。 

  在真佛密法的修行儀軌上,其重點正是: 

  觀空成「○」。 

  由、空」中生「咒字」、「本尊」、「事物」。 

  放光加持行者。(入我) 

  行者變化成本尊。 

  本尊進入「○」,進入「空」。 

  融入於宇宙意識之中。(我入)。 

  這正是真佛密法修行的大口訣,而這個「空」字,正是「真佛佛中佛」三摩地的無上大秘密。 

  「觀空」之定,是通於內,也通於外,如果從實修而入門,一直深究其中的道理,自然空一切處,一切業緣無生,祇剩下一個佛性獨存,修持到最後,萬法皆去,得到了世間最究竟的真理。 

  蓮生上師明白: 

  真空無相。 

  唯識法相。 

  如來藏相。 

  蓮生上師開悟了「諸法皆空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之理,也就明白了空相之偈: 

  因緣所生法。 

  是名為空相。 

  亦即是假名。 

  是為中道義。 

(四) 

  唯有真正開悟的人,能徹底明白以下之所說: 

  一、一切之眾生界,根本就沒有眾生。 

  二、所有的一切之法,也根本沒有,根本不存在。 

  三、所有的一切之法,根本就沒有人去用法,去使用法。 

  四、所有的一切之法,對真如之體,實在是一無是處。 

  五、在這宇宙之間,根本就沒有忿諍的。緣起及緣滅之像,根本無住。 

  六、宇宙間的一切事物,根本全部不實,無依無靠,無永恆。 

  七、時間是不存在的,一切的境界,悉無所住。 

  八、所有的菩薩也一樣,根本無所住。 

  九、四聖的境界,悉無所有。 

  十、無邊的虛空。 

  到了這樣的開悟之時,就已是「不可說」的境界了,不是言語及文字能夠解說的明明白白,故曰:「不可說」。 

  寫一偈吧! 

  自古多術法。 

  不見有長存。 

  法生而法死。 

  全變為灰塵。 

  積慧成法舟。 

  稱號又一乘。 

  唯有空名在。 

  來往作渡輪。 

(五) 

  各位同修,要體會「佛的體性」,要先明白「無常」的道理,要知道這世間的一切法,完全是生滅遷流的,而且是剎那不住的。 

  無常有二: 

  一、剎那無常,也就是剎那制那之間,有生住異滅之變化。 

  二、相續無常,也就是在一段時光中的相續,也有生住異滅之變化。 

  在這世間,實無永恆,全是無常變化而已。 

  我舉「十二因緣」來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無常,以生命的「過去」、「現在」、「未來」,說明三世因果的無常變化: 

  這十二因緣是無明(貪瞋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)、行(造作諸業)、識(業識投胎)、名色苦(但有胎形六根未具)、六入(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)、觸(出胎與外境接觸)、受(與外境接觸生起舌樂的感受)、愛(對境生愛欲)、取(追求造作)、有(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)、生(再受未來五蘊身)、老死(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)。這十二因緣就是人的三世因果,從起惑、造業、受生、成人、造業、老死…周而復始,至於無窮。 

  這十二因緣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苦思禪定的因明。 

  我們知道: 

  人間的一切惑、業、苦,全在十二因緣之中。 

  「無明」、「愛」、「取」是「惑」。 

  「行」、「有」是「業」。 

  「識」、「名色」、「六入」、「觸」、「受」、「生」、「老死」是「苦」。 

  這都是互為因果的。 

  例如: 

  有「愛」就有「恨」,「愛」得到了,就煩惱「失去」,這是患得患失。如果得不到,就產生了「怨恨」也。 

  人有「愛恨」之心,「得失」之心,這正是煩惱的根源。 

  要體會「空」,先從「無常」及「苦」入手,明白諸行無常,一切皆苦,就比較容易進入「空境」。 

  我認為「觀無常」是進入「觀空」、「觀離欲」、「觀滅」、「觀棄捨」之門也。 

  一個能夠「觀無常」的人,一定是有智慧的人,明白離欲了,明白棄捨,不會有所執,心中自然而然的澄定了下來,於是在這當中,自己時常去察覺自己的本性,去自行領悟,知道「宇宙有形無常輪迴」,則外在的改變,並不影響到自心的澄定。 

  修行的行者,唯有如此,才能進入「三昧」,修行人不是爭論「誰先誰後」,不是爭論誰對誰錯」,修行人不是「迷妄」,可有「勝負之不心」,不可有「執著」,由於「觀無常」,其心念才能純一啊! 

  要知道: 

  道法本來是流通無礙的。 

  一切的事事物物也是流通無礙的。 

  人的生命,生老病死均是流通無礙的。 

  要這樣,才能一步一步的領悟到「佛的體性」。 

(六) 

  要達到「空」境,除了明白「諸行無常」之外,還要明白什麼? 

  我答:「無我」。 

  什麼是「無我」? 

  我常常如此說,人的身體,衹是五蘊之假和合而已,人的身體,祗是因緣生,祇是因緣滅,也是「無常」之一。 

  由於「智慧」太少太小,所以人人才言「有我」。 

  如果是大智慧的人,明白「實無有我」,我到底在何處呢?從頭腳手身一一分析之,就可明白「我」是組合的,分開就成「空無」。 

  在原人論中說: 

  「形骸之色,思慮之心,從無始來,因緣力故,念念生滅,相續無窮,如水涓涓,如燈焰焰,身心假合,似一似常,凡愚不覺,執之為我。實此我故,即起貪瞋痴等三毒。三毒擊意,發動身口,造一切業。」 

  「無我」是佛的三法印之一,是釋迦牟尼佛為了破除人心妄計,用「無我」來破滅之。 

  曾有人問我,如何學「忍辱」? 

  我答:「無我想而已。」 

  又有人問我,如何入「三摩地」? 

  我答:「無我觀而已。」 

  什麼是眾生?我答:「眾生的一切形跡,是終日營營為自身打算,有時為自己的家族打算,為子子孫孫的打算,這都是著了我相。」 

  有了「我相」,就會分別你我,就有私利,就容易趨炎附勢,嫉妒別人之有,不肯施捨,自利吝嗇等等。 

  由「我相」,自然產生「人相」、「眾生相」、「壽者相」。這是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」的四相。 

  我很明白的告訴大眾,祗要到達「無我」的境界,就連「受辱」都沒有了。 

  因為忍辱分三種:一曰生忍,即要忍受外人對我的無禮,(有我的意識在內).二曰法忍,菩薩所行一切度生之事,永不生疲倦厭煩之心,(仍有我菩薩之意識在內);三曰無生法忍,是不見生忍,不見法忍,忍知不生不滅的真法性。 

  這「無生法忍」,才是真正的「無我」,根本不見了「侮辱」。 

  我由於開悟了「無我」,我認為,現在的我,是過去的我,也是未來的我,也即是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的。這個現在的我,祇剩下慈悲及愍念,發菩提心度眾生,不為自己,所以根本沒有嗔恨了。 

  人們的誹謗,因我非我故,所以根本不著。 

  這是我的「無我想」。 

  我根本不是「盧勝彥」。「盧勝彥」祇是一個暫時組合的一隻動物。 

  我即是「佛」,即是「宇宙意識」。 

  人們誹謗了「宇宙意識」,「宇宙意識」也是不著。 

  各位同修,「無我想」的人,是真正深悟佛理旨趣的人,這是深奧的,是自性清淨的,是已悟本來面目的人,明白了真實的實相,這樣的人,實在非常難得,是金剛經裹說的,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的人。 

  「無我」的人,不會去要「名」。 

  「無我」的人,不會去要「利」。 

  「無我」的人,不會自我貢高。 

  因為這個人頓悟了「真空」,已經「無我相」、「無人相」、「無眾生相」、「無壽者相」,這個人能夠離一切相,真心寂滅了,這已經進入「真佛佛中佛」了。 

  「無常」、「無我」是進入「空」境的口訣。 

(七) 

  昔日。 

  禪宗五祖弘忍,在夜裡三更的時候,把六祖惠能叫到禪房,除了傳給衣袍之外,又傳授了頓悟的真理給「惠能大師」。 

  這頓悟的真理是什麼? 

  這頓悟的真理就是佛的道理。 

  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說: 

  「你不存在,我不存在,這才附合於宇宙意讖。」 

  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說: 

  「真理就是空無,就是心印,如此才是頓悟之教。」 

  五祖弘忍說:「惠能,努力把真理弘揚,好好誘導眾生迷途的人,如果使眾生的心,達於空無而開悟,眾生就是怫,就和我你根本沒有分別了。」 

  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所傳的真理(頓悟法門),原則上是令人驚駭的,也是令人恐怖的,因為其言過高,其道過深,聽聞而領悟的人,須要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而六祖惠能,一切均能明明白白,這實在是非當稀有及難能可貴。 

  頓悟之理是什麼? 

  一個「空」字的大口訣。 

  覺悟「空」的人,要離開一切幻相。世間的一切相,有那樣不是幻化之相,聖人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能「悟空」。而眾生卻執著於取捨而生妄心,由安心而逐境,妄心妄念永遠無休而造了種種的業,自己不能自主,終為環境所轉,如此一來,長期輪迴而無休止,常在苦海之中。 

  聖人領悟「空無」之理,就離開了「我相」,進入「空無」,對一切事物,無「執著取捨」,心常平靜,意存神中,外面無法干擾,故常樂我淨,超凡出塵,因動靜不生而成「佛」。 

  在過去,我常常思索兩個問題: 

  第一,在沒有地球以前,在沒有人類以前,什麼是善?什麼又是惡呢? 

  第二,在沒有地球以前,在沒有人類以前,什麼是葷?什麼又是素? 

  其實,善與惡,葷與素,全是人們自己訂出來的啊! 

  我思索這兩個問題時,就明白了: 

  一體同觀。 



  法界通化。 

  到了如此境界,自可明白開悟「非說所說」。也就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,不過是為眾生去掉了束縛的繩子,其實究竟是無有法可說。這是因為「法」並非真實的體性,所以才是「非說」。 

  「善與惡」,非佛的體性。 

  「葷與素」,非佛的體性。 

  佛的說法,沒有定法的,完全隨眾生的根基而說法,祗是應機而說的,到了最高的境界,便是:「無說無示」。 

  真正說法的,無說無示。 

  真正聽法的,無聞無得。 

  這種意識,須用最高深的智慧去體會,這就是「空」。所以,自性菩提,人人具足,如何能得,所謂無上正等正覺,也不過是個化名而已。 

  我說: 

  「空」──真佛密法,真佛佛中佛的無上口訣。 

  「空」──一切如來的真實體性。 

  「空」──宇宙意識。 

  如來說法時,要分別小乘、中乘、大乘三種道理,要講八萬四千法門,只因為世人的根基秉賦不同,有些人根基淺,太魯鈍,沒有辦法一下子領會最直接了當的無上「空性」。 

  而真理就是「空性」。 

  「空性」是唯一的真理。 

  「空性」就是一佛乘。 

  而「空性」就是自己的本性,本性若沒有邪念,不亂,不妄,不愚痴,不貪不瞋,智光明照,不受一切分別名相所繫縛,雖生活在萬事萬物之中,卻能不執不滯,這已是開悟了,已是見性了,明白「真理」實相。 

  各位同修,我說: 

  「無念」就是佛。 

  「無念之念」就是法。 

  「無念之體」就是僧。 

  「清淨法身佛」就是無分別相,宇宙意識,無念的佛。 

  「千百億化身佛」就是智慧化的上乘佛,一切佛全在一念之中化身,正是「無念之念」。 

  「圓滿報身」,明白「無念」,明白「無念之念」,也同時具有千百億化身, 

  已開悟真理「空性」的,便是僧。 

  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這就是基本道理。 

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人的本性原定最純淨的空性,只因為妄念的產生,才把這最純淨的空性覆遮了。人祇要離開妄念達於無念,一切真理智慧自然顯露。修行人,要「不動」、「不亂」、「不妄」,達於「純淨」,就漸漸可以進入「空境」,無念的真如本性就產生出來。 

  寫一偈吧! 

  聖體是真僧。 

  是法亦非法。 

  如此無量佛。 

  空性是慈恩。 

  如明如此理。 

  已見無念生。 

  紅塵求不墮。 

  千百億化身。

【蓮生活佛盧勝彥著作】
http://www.tbsn.org/chinese2/booklist.php
【真佛資訊網路】
http://www.tbsn.org/
【真佛世界网 】
http://tbworld.org/




个人简介

哈囖,大家好。我的名叫淑敏,也可以叫我Carrine,我今年19岁,来自雪兰莪,现在就读英迪大学第一年,商业课程。想更了解我,来认识我吧,谢谢。: )


阅读者(blogger,yam and wordpress)

| 佩仪 | 碧如 | 莉盈 | 沥婷 | 觉河 |淑雯 |汝岐 |婧卉 |镓徽 |宁桉 |玥靖 |羽莛 |汶珊 |亿勇 |宝欣 |惠启 |钟翔 |祺申 |国权 |梓锋 |汉霖 |展荣 |佳怡 |美诗 |婧缘 |于华 |奕联 |贤迪 |翔宇 | Wan Li |欣谕 |创淞 |悦然 |润贤 |觉琪 |時浥 |




珍惜时光




Memories

December 2012
January 2013
March 2013



Credits

Template by Hana-Riana.